在很多人眼里,律师是自由职业,自寻案源、单独办案,每年向律师事务所上交管理费。律师事务所只是律师的挂靠组织。实践中, “挂靠”模式的弊端在于律所对律师行为缺乏有效管理,很多时候,优秀的年轻律师因案源不足黯然退出,敬业的资深律师因缺乏后盾支持失去了坚持正义的决心,损害了律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尊严和形象。
“几年前,我们所部分律师半年或一年内没有案件,温饱都解决不了。当时我担心这样下去他们必定会分化,一类因案源不足被淘汰;一类为了案源不择手段,吹牛砸价贪小钱;再有一类即使慢慢发展起来也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。”回忆起当年经历的种种场景,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洪皱起了眉头。
山东超信律师事务所参考大量国外同行先进管理经验,结合国内现状,在西部地区率先采用“公司化管理”理念运营,实现“用制度管理人”,全员律师薪金制度管理,逐步成为省内管理最为规范的知名法律服务机构。
周瑞资律师表示:“我们严禁律师挂靠,一切法律服务行为均由本所统一管理。根据律师每月绩效考核成绩,参照自身级别、业务类型统一发放薪金和福利。授薪律师不得在外单独报价、接案,所里根据律师的业务特点、案件性质统一分案,并对法律事务的办理过程严格监控。”
坚持培训学习 促年轻律师成长
坚持培训学习,是山东超信律师事务所“公司化管理”的重要内容。所里每周组织年轻律师学习沙龙,“法律的探讨、思想的碰撞、价值观的辩驳……”正如王洪所言,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得出是非结论,而在于过程中能够增强年轻律师表达能力,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。
山东超信律师事务所培训部每周都组织年轻律师参加模拟法庭,以锻炼实战能力。资深律师担任“法官”,年轻律师按照原被告双方代理人的角色,在 “法庭”上一展身手。庭审结束后,资深律师集体点评,年轻律师的表现也成为他们当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。培训部还定期对年轻律师进行业务能力考试,如合同修改、草拟法律文书、现场接待法律咨询等。
由律所拨付经费,年轻律师成立公益诉讼组和社会调查组。公益诉讼组针对社会影响较大、涉及群众根本性利益的纠纷,自愿为社会大众提供法律服务,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。
社会调查组自行选择课题,深入走访社会各阶层进行调查,成立小组是为了引导年轻律师学会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矛盾,从而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正义感。
团队式服务 拓展领域提升质量
山东超信律师事务所的最大特色是细致规范的团队式服务,彻底改变律师“ 自由职业者”的传统模式。由于是“公司化管理”,律所可以根据客户的规模、特点、法律方向,案件的类型、大小,调配专业律师组合办理。
业务律师收案后根据委托人需求制定案件目标和详细的办案计划,然后按照律所规定的流程逐步落实计划。各部门通过OA管理系统交叉记录在办案件中的过程和细节,相互监管配合,所有过程都是可控的。